3.9合金電鍍
在電流作用下,使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也包括非金屬元素)共沉積的過程。
3.10多層電鍍
在同一基體上先后沉積上幾層性質或材料不同的金屬層的電鍍。
3.11沖擊鍍
在特定的溶液中以高的電流密度,短時間電沉積出金屬薄層,以改善隨后沉積鍍層與基體間結合力的方法。
3.12磷化
在鋼鐵制件表面上形成一層不溶解的磷酸鹽保護膜的處理過程。
3.13熱抗散
加熱處理鍍件,使基體金屬和沉積金屬(一種或多種)擴散形成合金的過程。
電鍍專業(yè)術語-鍍前處理和鍍后處理術語
4.1化學除油
在堿性溶液中借助皂化作用和乳化作用清除制件表面油污的過程。
4.2電解除油
在含堿溶液中,以制件作為陽極或陰極,在電流作用下,清除制件表面油污的過程。
4.3出光
在溶液中短時間浸泡,使金屬形成光亮表面的過程。
4.4機械拋光
借助于高速旋轉的抹有拋光膏的拋光輪,以提高金屬制件表面光亮度的機械加工過程。
4.5有機溶劑除油
利用有機溶劑清除制件表面油污的過程。
4.6除氫
將金屬制件在一定溫度下加熱處理或采用其它方法,以驅除在電鍍生產(chǎn)過程中金屬內部吸收氫的過程。
4.7退鍍
將制件表面鍍層退除的過程。
4.8弱浸蝕
電鍍前,在一定組成溶液中除去金屬制件表面極薄的氧化膜,并使表面活化的過程。
4.9強浸蝕
將金屬制件浸在較高濃度和一定溫度的浸蝕溶液中,以除去金屬制件表面上氧化物和銹蝕物的過程。
4.10鍍前處理
為使制件材質暴露出真實表面,消除內應力及其它特殊目的所需,除去油污、氧化物及內應力等種種前置技術處理。
4.11鍍后處理
為使鍍件增強防護性能,提高裝飾性能及其它特殊目的而進行的(諸如鈍化、熱熔、封閉和除氫等?懟?nbsp;
電鍍專業(yè)術語-材料和設備術語
5.1陽極袋
用棉布或化纖織物制成的套在陽極上,以防止陽極泥渣進入溶液用的袋子。
5.2光亮劑
為獲得光亮鍍層在電解液中所使用的添加劑。
5.3阻化劑
能夠減緩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反應速度的物質。
5.4表面活性劑
在添加量很低的情況下也能顯著降低界面張力的物質。
5.5乳化劑
能降低互不相溶的液體間的界面張力,使之形成乳濁液的物質。
5.6絡合劑
能與金屬離子或含有金屬離子的化合物結合而形成絡合物的物質。
5.7絕緣層
涂于電極或掛具的某一部分,使該部位表面不導電的材料層。
5.8掛具(夾具)
用來懸掛零件,以便于將零件放于槽中進行電鍍或其他處理的工具。
5.9潤濕劑
能降低制件與溶液間的界面張力,使制件表面容易被潤濕的物質。
5.10添加劑
在溶液中含有的能改進溶液電化學性能或改善鍍層質量的少量添加物。
5.11緩沖劑
能夠使溶液PH值在一定范圍內維持基本恒定的物質。
5.12移動陰極
采用機械裝置使被鍍制件與極杠一起作周期性往復運動的陰極。
電鍍專業(yè)術語-測試和檢驗相關術語
6.1不連續(xù)水膜
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勻潤濕性,使表面上的水膜變的不連續(xù)。
6.2孔隙率
單位面積上針孔的個數(shù)。
6.3針孔
從鍍層表面直至底層覆蓋層或基體金屬的微小孔道,它是由于陰極表面上的某些點的電沉積過程受到障礙,使該處不能沉積鍍層,而周圍的鍍層卻不斷加厚所造成。
6.4變色
由于腐蝕而引起的金屬或鍍層表面色澤的變化(如發(fā)暗、失色等)。
6.5結合力
鍍層與基體材料結合的強度。
6.6起皮
鍍層成片狀脫離基體材料的現(xiàn)象。
6.7剝離
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勻的熱膨脹或收縮)引起的表面鍍層的破碎或脫落。
6.8桔皮
類似于桔皮波紋狀的表面處理層。
6.9海綿狀鍍層
在電鍍過程中形成的與基體材料結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積物。
6.10燒焦鍍層
在過高電流下形成的顏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質量不佳的沉積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他雜質。
6.11麻點
在電鍍或腐蝕中,與金屬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
6.12粗糙
在電鍍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鍍層粗糙不光滑的現(xiàn)象。
6.13鍍層釬焊性
鍍層表面被熔融焊料潤濕的能力。